李連杰的演藝生涯大致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少林寺三部曲」問世的80年代中期,第二個高峰期是由《黃飛鴻》開啟的90年代初。在這兩個高峰期里,李連杰拍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動作電影,成為華語影壇能和成龍比肩的功夫巨星。如果要問哪些電影最能體現李連杰的個人價值,相信影迷的答案莫衷一是,這裡就來給出我們的答案。
在我們的答案里,有兩部影片還不是李連杰主演作品,不過我們會給出較為充分的理由。
1、《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本片是徐克、程小東等人合作的「笑傲江湖三部曲」的終結篇,不過故事跟小說《笑傲江湖》已經沒有任何關係。《風雲再起》仍有林青霞領銜主演,此外又增加了王祖賢、王靜瑩等美女明星,幕後則是《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原班人馬,徐克擔任編劇和監製,程小東和李惠民是導演。
比起《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風雲再起》不僅特效全面升級,而且拍得極為大膽,片中除了有王祖賢和王靜瑩的吻戲,還有林青霞和王祖賢的吻戲,堪稱空前絕後。當然,與前作相比最大的不同,還是《風雲再起》的男主角由李連杰換成了于榮光,後者在片中的存在感極差,遠不像李連杰那樣光彩奪目。《風雲再起》最終的票房不及《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三分之一,跟這個換角似乎高度相關。實際上,《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是三部曲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它的前作《笑傲江湖》的票房也只有它的二分之一。
2、《黃飛鴻之王者之風》
《王者之風》的故事緊接著《獅王爭霸》的劇情,如果不是男主角由李連杰換成了趙文卓,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兩部電影是一起套拍而成。《王者之風》的掛名導演是為《獅王爭霸》設計動作的元彬,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王者之風》的動作場面比《獅王爭霸》更多更複雜,當然,徐克仍然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掌控者。
動作場面加料的《王者之風》,最終並沒有彌補缺失李連杰的「虧空」,《獅王爭霸》在1993年年初上映,本土票房收入了2700多萬港元,而在同一年年底上映的《王者之風》,票房大幅度縮水了六成,剛剛超過1000萬。為此,徐克在次年又將關之琳召回,自當導演拍了《黃飛鴻之龍城殲霸》,結果票房更慘,還不到500萬港元。這是否意味著「黃飛鴻」電影至此已經窮途末路了呢?不!在《龍城殲霸》票房失利的三年後,李連杰回歸「黃飛鴻系列」,與徐克、洪金寶聯手拍攝了《西域雄獅》,大賣3000多萬,排年度票房第四。
3、《殺手之王》
如果說《殺手之王》是李連杰最爛的電影,或許有點過分,但如果要評選李連杰在八九十年代最差的五部影片,其中肯定有它。在港片整體不景氣、動作片已經跌入谷底的1998年,像《殺手之王》這種水平的影片,票房仍然超過了1000萬,實屬不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是一部李連杰主演的作品。要知道,在同一年,甄子丹主演的《新唐山大兄》的票房只有30多萬,趙文卓的《碧血藍天》也只有500多萬收益。
4、《霍元甲》
李連杰在好萊塢混跡了七八年後,重新回歸華語影壇,拍攝的還是他拿手的功夫片。如果說《英雄》在全球大賣,主要依靠的還是張藝謀的影響力的話,那麼《霍元甲》的大賣則完全是李連杰的功勞了。
《霍元甲》在內地收了1.05億人民幣的票房,排在年度第三,僅次於《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夜宴》,超過了當年的進口片《碟中諜3》和成龍電影《寶貝計劃》。我們知道,在每一次的年度票房PK中,李連杰很少能超過成龍,《霍元甲》是罕見的一次。不久,《霍元甲》又在北美勁收了2400多萬美元票房,至今仍然是在北美第三賣座的華語片,僅次於《卧虎藏龍》和《英雄》(註:成龍的《紅番區》北美票房比《霍元甲》要高,但該片在北美是當英語片上映的)。
撰文:秀才哥,票房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貓眼等。
最能體現李連杰個人價值的四部電影,其中兩部並非李連杰主演
李連杰的演藝生涯大致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少林寺三部曲」問世的80年代中期,第二個高峰期是由《黃飛鴻》開啟的90年代初。在這兩個高峰期里,李連杰拍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動作電影,成為華語影壇能和成龍比肩的功夫巨星。如果要問哪些電影最能體現李連杰的個人價值,相信影迷的答案莫衷一是,這裡就來給出我們的答案。
在我們的答案里,有兩部影片還不是李連杰主演作品,不過我們會給出較為充分的理由。
1、《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本片是徐克、程小東等人合作的「笑傲江湖三部曲」的終結篇,不過故事跟小說《笑傲江湖》已經沒有任何關係。《風雲再起》仍有林青霞領銜主演,此外又增加了王祖賢、王靜瑩等美女明星,幕後則是《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原班人馬,徐克擔任編劇和監製,程小東和李惠民是導演。
比起《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風雲再起》不僅特效全面升級,而且拍得極為大膽,片中除了有王祖賢和王靜瑩的吻戲,還有林青霞和王祖賢的吻戲,堪稱空前絕後。當然,與前作相比最大的不同,還是《風雲再起》的男主角由李連杰換成了于榮光,後者在片中的存在感極差,遠不像李連杰那樣光彩奪目。《風雲再起》最終的票房不及《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三分之一,跟這個換角似乎高度相關。實際上,《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是三部曲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它的前作《笑傲江湖》的票房也只有它的二分之一。
2、《黃飛鴻之王者之風》
《王者之風》的故事緊接著《獅王爭霸》的劇情,如果不是男主角由李連杰換成了趙文卓,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兩部電影是一起套拍而成。《王者之風》的掛名導演是為《獅王爭霸》設計動作的元彬,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王者之風》的動作場面比《獅王爭霸》更多更複雜,當然,徐克仍然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掌控者。
動作場面加料的《王者之風》,最終並沒有彌補缺失李連杰的「虧空」,《獅王爭霸》在1993年年初上映,本土票房收入了2700多萬港元,而在同一年年底上映的《王者之風》,票房大幅度縮水了六成,剛剛超過1000萬。為此,徐克在次年又將關之琳召回,自當導演拍了《黃飛鴻之龍城殲霸》,結果票房更慘,還不到500萬港元。這是否意味著「黃飛鴻」電影至此已經窮途末路了呢?不!在《龍城殲霸》票房失利的三年後,李連杰回歸「黃飛鴻系列」,與徐克、洪金寶聯手拍攝了《西域雄獅》,大賣3000多萬,排年度票房第四。
3、《殺手之王》
如果說《殺手之王》是李連杰最爛的電影,或許有點過分,但如果要評選李連杰在八九十年代最差的五部影片,其中肯定有它。在港片整體不景氣、動作片已經跌入谷底的1998年,像《殺手之王》這種水平的影片,票房仍然超過了1000萬,實屬不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是一部李連杰主演的作品。要知道,在同一年,甄子丹主演的《新唐山大兄》的票房只有30多萬,趙文卓的《碧血藍天》也只有500多萬收益。
4、《霍元甲》
李連杰在好萊塢混跡了七八年後,重新回歸華語影壇,拍攝的還是他拿手的功夫片。如果說《英雄》在全球大賣,主要依靠的還是張藝謀的影響力的話,那麼《霍元甲》的大賣則完全是李連杰的功勞了。
《霍元甲》在內地收了1.05億人民幣的票房,排在年度第三,僅次於《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夜宴》,超過了當年的進口片《碟中諜3》和成龍電影《寶貝計劃》。我們知道,在每一次的年度票房PK中,李連杰很少能超過成龍,《霍元甲》是罕見的一次。不久,《霍元甲》又在北美勁收了2400多萬美元票房,至今仍然是在北美第三賣座的華語片,僅次於《卧虎藏龍》和《英雄》(註:成龍的《紅番區》北美票房比《霍元甲》要高,但該片在北美是當英語片上映的)。
撰文:秀才哥,票房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貓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