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處決犯人的時候大多會選擇秋後問斬,而且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往往都會看到犯人在被判刑之後先是押入大牢,待秋後再斬首。如果再仔細一點,大家會聽到判官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午時三刻已到,斬立決」,為什麼古代處決犯人要選擇秋後和午時三刻呢?
首先「秋後問斬」這一制度最早出自《左傳》,這也就是說古人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秋後問斬」的制度,實際上「秋後問斬」上升到國家法律規定是在西漢時期,按照《春秋繁露》中解釋,天有四時,分別是春夏秋冬,春季萬物生長,代表著生命,所以在春天應當多慶祝,忌殺戮;而秋季則不一樣了,秋季一般給人蕭條的感覺,萬木枯萎,花草凋落,所以秋季應當主殺戮。古人制定政策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四季變化,雖然是一種迷信的思想,但也反映出了人們對自然的尊重。
當然秋後問斬還有考慮到百姓的時間,一般秋後問斬都會選擇農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這個時候百姓農忙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所以會有時間來刑場觀看。古代社會殺人不是目的,殺人的真正作用是為了威懾眾人,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刑場周圍會有很多人圍觀。
選擇好了日子,那麼幾時幾刻斬首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會選擇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大約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在這個點人都會比較疲倦,一方面可以趁著犯人睏倦的時候斬首,最大限度降低其痛苦。另一方面,古人為了防止犯人的鬼魂會纏上判官和劊子手,所以特意選擇陽氣最盛的午時三刻,壓制住犯人的鬼魂。當然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迷信的做法。
當然了,也並非所有的罪犯都是秋後午時三刻問斬的,像那種罪大惡極之人,如想要謀反的人,一般都是立刻處死,絕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古人在判死刑的時候往往會注重天意,所謂:順天而行。雖然是迷信,但也有我們借鑒的地方,雖然今天是法治社會,所有的罪行都有法可依,但這並不代表犯罪率就會降低,所以不僅要向民眾宣傳法律知識,也要利用法律威懾那些有犯罪想法的人,讓他們看到犯法需要付出的代價。
古代處決犯人,為什麼要在秋後問斬?而且還要選在午時三刻?
古代處決犯人的時候大多會選擇秋後問斬,而且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往往都會看到犯人在被判刑之後先是押入大牢,待秋後再斬首。如果再仔細一點,大家會聽到判官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午時三刻已到,斬立決」,為什麼古代處決犯人要選擇秋後和午時三刻呢?
首先「秋後問斬」這一制度最早出自《左傳》,這也就是說古人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秋後問斬」的制度,實際上「秋後問斬」上升到國家法律規定是在西漢時期,按照《春秋繁露》中解釋,天有四時,分別是春夏秋冬,春季萬物生長,代表著生命,所以在春天應當多慶祝,忌殺戮;而秋季則不一樣了,秋季一般給人蕭條的感覺,萬木枯萎,花草凋落,所以秋季應當主殺戮。古人制定政策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四季變化,雖然是一種迷信的思想,但也反映出了人們對自然的尊重。
當然秋後問斬還有考慮到百姓的時間,一般秋後問斬都會選擇農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這個時候百姓農忙基本上已經結束了,所以會有時間來刑場觀看。古代社會殺人不是目的,殺人的真正作用是為了威懾眾人,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刑場周圍會有很多人圍觀。
選擇好了日子,那麼幾時幾刻斬首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會選擇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大約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在這個點人都會比較疲倦,一方面可以趁著犯人睏倦的時候斬首,最大限度降低其痛苦。另一方面,古人為了防止犯人的鬼魂會纏上判官和劊子手,所以特意選擇陽氣最盛的午時三刻,壓制住犯人的鬼魂。當然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迷信的做法。
當然了,也並非所有的罪犯都是秋後午時三刻問斬的,像那種罪大惡極之人,如想要謀反的人,一般都是立刻處死,絕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古人在判死刑的時候往往會注重天意,所謂:順天而行。雖然是迷信,但也有我們借鑒的地方,雖然今天是法治社會,所有的罪行都有法可依,但這並不代表犯罪率就會降低,所以不僅要向民眾宣傳法律知識,也要利用法律威懾那些有犯罪想法的人,讓他們看到犯法需要付出的代價。